多共振热激活延迟荧光发光体的合成路线设计
多共振热激活延迟荧光(MR-TADF)发光体在实现高效窄谱有机发光二极管(OLED)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,然而其器件效率滚降问题仍然是一大挑战。有研究人员将四氢喹喔啉(THQX)作为给体单元植入硼-氮骨架,成功获得 DQBN、tBCQBN 与 BN-Q-Ph 三种新型发光体。THQX 的不同引入方式有效调控了长程电荷转移(LRCT)行为,从而显著影响材料的光物理性能。
其中,基于 BN-Q-Ph 制备的非敏化 OLED 在 476 nm 处发射,FWHM 为 36 nm,最大外量子效率(EQE)达到 28.7%。在 100 cd/m² 和 1000 cd/m² 亮度下,其 EQE 仍分别保持在 25.4% 和 19.0%,表明效率滚降问题得到了显著缓解。
为加速该材料的落地,ChemAIRS 针对目标分子结构推荐了两条合成路线,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实用参考。
路线一
首先通过已知文献方法合成中间体 3b 和 3a,随后经 C-N 偶联、脱保护及分子内关环反应得到中间体 6a,最后通过分子内 B-C 键构筑反应获得目标产物。该路线设计紧凑合理。
路线二
以中间体 3a 和 3b 经还原胺化反应,随后进行分子内 C-N 键合环,再通过分子间 C-N 偶联得到中间体 6a,最终构建分子内 B-C 键完成目标产物合成。
参考文献
Xie H, Li M, Li Z, et al. Enhancing TADF emission and mitigating efficiency roll-off in OLEDs via reasonable tetrahydroquinoxaline-integrated organoboron based emitters[J].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, 2025, 13(15): 7537-7543.